地址:苏州市吴中区胥口灵山路838号
电话:18094256187
传真:0512-66218618
Email:shishenggang@szxfcy.cn
QQ:389656254
上图分别为:旋转车架、隐泊于市、彩虹圆柱
7月11日,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主办的“北京自行车停车装置设计大赛”,15幅获奖作品向社会公示。
4月20日起,百余个组织和个人提交了近200个参赛作品。“我们希望借这次比赛,能让更多的市民关注路边自行车停放乃至绿色出行的更多话题。”这次比赛的组织者之一、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李伟说。
“自行车停车装置”,从自行车停车架子到电子围栏,随着时代的变化,一代代停车架也在更新换代。
部分获奖作品修改后将落地
7月11日,北京自行车停车装置设计大赛获奖作品进行公示。最终15幅作品脱颖而出,分别获得一、二等奖及创新实用等单项奖。部分获奖作品有望完善修改后在北京落地,促进和引导北京自行车停放设施的改善和提升。
北京自行车停放装置设计大赛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、摩拜单车联合主办,4月20日开始向社会各界征集。本次比赛以造型美观、易于使用、整齐有序、通适性强、安全可靠、低碳环保、易于维护等原则,对近200多幅参赛作品进行评选。其中,最佳人气奖由网友投票选出。
参赛作品基本分为三类:将城市排水系统与自行车停放设施合二为一,在解决自行车停放问题的同时优化城市排水系统;优化自行车停放空间,以街道家具+自行车停车设施、立体停车空间设计等为代表;三是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停放装置设计等。
其中,李伟等专家们对一等奖3个作品做了点评。“旋转车架”,专家认为:这个车架型式非常简洁,用材极少、更加环保、易于维护,可以旋转,可以根据道路宽度调整角度,不占用过多的人行道,适用性强。“隐泊于市”,专家点评:与街边护栏结合的想法,简单、实用,有创意。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市民喜欢将自行车倚靠栏杆。获得一等奖和最佳人气奖的作品是“彩虹圆柱”,专家点评:空心的柱子,结构足够简单,且能够旋转,很容易实现停车角度调整的要求,适用性强。
自行车回归但城市没做好准备
李伟记得,进入上世纪90年代,机动车普及速度飞快,虽然短暂地让自行车停放问题不再凸显,但停放问题“其实多年来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”。
他生于1963年,很怀念早年间北京井然的交通秩序和“远没有那么多汽车”。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自行车虽然不会遇到侵占路权的麻烦,但一些地区和路段确有停车难的问题,比如王府井、西单等商圈,存车处常常是满满的一大片,甚至占用道路;天安门广场、中山公园等地方,停车场里的自行车一眼望不到头。
“共享自行车的出现,让自行车停放问题再次暴露出来。但我认为它并不是这个矛盾的全部原因。我们号召自行车回归城市,但当它真的回归了,城市却并没有做好应有的准备”,李伟说。在专业规划人员眼里,自行车再度受到青睐是社会发展的趋势。“2004年,北京的规划部门最先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写明北京应倡导自行车出行——这是汽车普及大潮到来之后,全国最早提出这一理念的。”
最适合北京的还是停车架
最近北京一部分道路边画上了停车框线,共享自行车专用的电子围栏也在紧张实验中。这些探索,让李伟和规划部门的同事感到高兴,但同时他也认为,最适合街头使用的还是能够保证自行车存放的“装置”。
“我记得前两年去上海开会的时候,看到过上海街头画出来的停车框线。其实北京早在十多年前在宣武区的一些道路上就这样画了。”但是这一做法的最大考验是天气因素,因为“上海很少刮大风,而北京常刮大风。一阵大风吹过,街边的自行车往往会一辆接一辆倒下一大片,既会损坏自行车,也影响市容市貌。”
而且李伟也注意到,不少市民习惯将自行车锁在一些难以移动的东西上面防止丢失。这是他和专家们认为固定停车架更为适用的原因之一。
北京街头现在有几种停车架,比如现在常见的环状停车架,“经过长期观察,我们发现其实这个装置并不完美,比如它不能引导停放的间距,导致停放车辆疏密不均,不能有效利用空间。最大的缺点是对车轮固定作用不够,遇大风仍然会倒伏。”
而一种金属三角形停车架,一车一架,停车间距固定,易于停放整齐,且抗风不倒伏,是目前效果最好的停车架。这种停车架还有高低错落型的,存取车时车把不会剐蹭,既方便又可以压缩间距,同样的空间可以存放更多的车。
共享自行车普及之后,停车的问题更加明显。“城市道路空间是公共空间,虽然共享自行车是商业运营,但让各个企业分别提供停放设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,使用者也会不方便。因此,为确保公共利益和空间使用效率,城市道路空间的自行车停放设施的规划建设,还应由政府担起主要责任。”
停车规划理念一直在进步
1985年,李伟参加工作来到了规划部门。“当年北京有几个三层的立交桥非常以人为本,中间平坦的一层是留给自行车的,为的是不让自行车上下坡。因为坡度太大对骑行者来说是挺大的麻烦。”
但小汽车普及之后,规划师的初衷被交通拥堵的现实所改变。立交桥中层不得不多开设一条机动车道,而一些不文明的司机,还常常在稍微拥堵的情况下挤入自行车道,“所以‘绿色出行’其实远不止规划得好那么简单。”
而且这些年过去,规划的理念也一直在进步。“以前会去指定一条街上的某个地点来设置存车处。如今我们会首先考察街边自行车停放的情况,然后在需要的地方设置,充分体现自行车‘方便’的优势。”这也是此次停车装置设计比赛中“简单”、“实用”、“易装卸”等要求的原因。
一个简单的停车架,既方便安装也方便调整,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。“比如南礼士路是城市次干路,按照规划的标准,人行道应该至少留有2.5米宽,但现在人行道普遍不符合宽度要求。而能旋转的停车架可以将车辆斜着停成一排,可以避免过多占用人行道;人行道行道树之间很少有人行走,也可以用来设置停车架。空置的机非隔离带,也是停放自行车的好地方。
COPYRIGHT © 2016 苏州市先锋车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苏ICP123456-1号